
分眾時代的消費者,傾向用產品彰顯自我風格,重視個人獨特性,因此產品不只要以功能滿足消費者,更要由心理層面出發,掌握消費者的隱性需求,透過市場研究,團隊洞察出白牌速克達消費者對長時間、長距離、高速行駛的潛在需求,發展出機能與性能兼具的產品概念。
MMBCU承襲高階機種的優異平台,延伸出不同取向的產品定位,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亦為整體產品戰略做好策略佈局,MMBCU以「GT跑車」和「極致跑車」的DRGBT做出差異化,設計上以「曼巴蛇」意象融入產品,仿生意涵轉換為產品核心概念,對應到的是造型、機能與人因的各項設計策略。
設計團隊將「曼巴蛇」靜待獵物到快速出擊的瞬間動態,轉化為核心造型概念,「靜轉動」姿態展現MMBCU不同於DRGBT龍的外顯魄力,而是內斂卻蓄滿能量的張力。為傳達一致的產品感受,從整車造型到車身細節,都以簡約低調,卻不失性能的美學設計貫徹其中,整車運用前傾弓姿的視覺意象,以張嘴捕食的蛇骨特殊結構,創造出擾流件與前臉識別,蛇身弓起的張力線條及飽滿面形所創造的曲面,巧妙地讓車身光影變化流動連貫至車尾,彰顯整車低調卻不失傲氣的風範。

MMBCU整體以充滿張力的肌理曲面與光影流動的變化,演繹出與眾不同的歐風設計,和以往的運動型速克達不同,MMBCU的速度感來自張力的曲面和飽滿的肌理,而非銳利的線條,整體簡約乾淨的面型,更凸顯了細節處理的重要性。因此數模團隊將設計目標聚焦為「遠看」是順暢的光影流動,「近看」是驚艷的細節變化,從任何角度看MMBCU,都是活靈活現的曼巴。
MMBCU的車身紋理以六邊形幾何的圖樣來呈現,六邊形幾何的陣列看似簡單,但要呈現在富有飽滿肌理的面型上,卻是一大挑戰,因為平面的幾何花紋,碰上了立體的又有變化的表面,會發生邊界變形或六邊形呈現不完美的情況,團隊調整了花紋在曲面陣列的方法,完美又兼顧製作效率地完成了曼巴的專屬紋路。
為了確保MMBCU創新設計的可行性,在設計與量產工程銜接的環節裡,設計團隊需要透過模型,真實呈現MMBCU量產後的樣貌,這是產品上市前的重要階段,仿真模型讓美學設計眼見為憑,讓市場決策不再是紙上談兵。
工程團隊與模型團隊合作,從模型最內部的油土車架開始,仔細修改骨架,確保後續油土造型與量產工程的銜接,並在工程的實際考量下,實現最大程度的設計理想。仿真模型為呈現細緻的蛇鱗,更是經過反覆加工與塗裝測試,達成了工程合理性與感官視覺性的兩者平衡,經由研磨、塗裝,表面紋理在模型師的豐富經驗下,不斷進化,蛇鱗的起伏最終驚豔的誕生於模型團隊微小而細膩的手感裡。

SYM全新CU車系,代表Crossover unique,跨界多元、獨特的理念。設計團隊從產品的品牌識別、色彩材質及紋理整體規劃,MMBCU作為CU車系的首發,要完整傳達產品本身的理念,更要成為子品牌的標竿。為了達成更一致的產品識別體驗,團隊結合市場資訊與客戶的溝通回饋,將定位在GT跑車,車身呈現流體簡約造型的MMBCU,共識出沉穩、內斂、低調,卻隱含魅力的精神,與極致跑車DRGBT狂野的視覺做出差異化。
CMF團隊以「曼巴蛇」為靈感,師法自然,萃取物種、環境色澤——蛇鱗變幻閃耀的特性,精煉出栩栩如生的色澤,打造如異世界般的奇幻色彩,以四個代表色,傳遞出MMBCU的多元性格,皆以消光質感呈現極細緻的金屬科幻感,融合珍珠「通透」、「高閃度」特性,打造幻變的多彩視覺,在不同角度及光線下,能展現多種色彩變化,演繹出一車多色的魅力。
共同撰稿 / 陳台聖、李仲薇、陳宏鈞、鄭騏霖、葉家慶、林良駿、古瑞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