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設計觀點

BLOG

反向,是為了創造新方向——洞見 NOVA DESIGN 色彩開發學背後的設計思維

BLOG

在設計的世界裡,「色彩」往往被視為最直觀的溝通媒介。將目光投向更深層的設計思維,色彩不再只是表象的選擇,而是一場跨越文化、時代與情感的對話。

NOVA DESIGN 浩漢設計 CMF 設計部門洪選淳副理(小花),以其獨特的設計思考與領域洞察,揭開色彩設計背後的重重考量與思維,帶領大家走進一個充滿色彩與情感交織的設計世界。

色彩如調味料,在感官中釀「情緒」

「色彩就像調味料,刺激著情感知覺,又能畫龍點睛,放大一個人的感官。」作為 CMF 設計部門主管而閱色無數的小花,以一個貼近生活的比喻開啟這場色彩思辨——色彩不僅是視覺的饗宴,更是一種情緒的開關。「當世界是黑白的,人對世界的認知就不會有如此多元的情緒存在;然而,當空間裡多了某些顏色,人們就會慢慢地擁有豐富的情緒體驗。」對色彩有如此深刻的理解,源自於小花多年來在工業設計領域的實踐。在 NOVA DESIGN,色彩開發不是隨興的選擇,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設計旅程。

透過設計師敏銳觀察,悉心描繪,縝密輸出——每一個色彩的誕生,都承載著對市場的觀察、對使用者與客戶的理解,以及對時代脈動的精準捕捉。

在感性與理性之間,探尋設計的平衡點

浩漢產品設計CMF設計部門副理談色彩開發

談及色彩開發的流程,小花分享了其中較鮮為人知,卻引人深省的雙階段工作歷程。「NOVA DESIGN CMF 部門在執行色彩開發時有兩大階段,一個是比較抽象的,一個是比較務實的。」他解釋道:在抽象階段,設計師需要從品牌核心價值或市場定位出發,探討使用情境,整合觀察與靈感。

而觀察與靈感,猶如一雙生活的感知觸手,這個執行階段仰賴設計師的生活經驗,因此小花也非常鼓勵團隊設計師透過豐富自身日常生活經驗、觀點和觀察,將這些元素投入到設計思考與靈感中。

其後進入色彩開發的實務階段,設計師則必須面對現實的考驗。「這個階段會進行物理性與化學性的實驗,除了考量耐候性、耐撞擊等特性,還要評估是否能被生產與量產。」,「不能只是一個腦海裡想像的顏色,它必須是可以被實際反映出來的。」歷經感性與理性,色彩方能為人所愛、為世所用。小花比劃著,彷彿在空氣裡畫出一座天秤,「一個完整的新色開發,需要透過前述的感性和後面的理性去促成,才會是完整的。」這種平衡的追求,不僅體現在開發流程中,更反映在 NOVA DESIGN 的產品策略上。

把動詞實踐為名詞——NOVA DESIGN 從「創新市場」,做到「市場創新」

感性與理性有時不必然是反面,一如 NOVA DESIGN 在面對「創新」與「市場」的設計思維,有創新才有機會創造市場,有市場才得以試驗創新。

「一項色彩開發計畫裡,需要有市場都能接受的基本盤,也要有帶點創新、市場可能 70% 會接受的選項,最後還要有試水溫的創新嘗試。」討論如何在創新突破和市場接受度之間取得平衡時,浩漢產品設計公司嘗試了「雞蛋不要放在同一個籃子」的策略。這樣的策略源自於實戰經驗,小花分享了過往的工作案例:NOVA DESIGN 曾在 DRG(編按:SYM DRG 為三陽機車一款具有現代跑車設計和高性能配備的摩托車,獲得 2024 年紅點設計大獎。SYM DRG 外型設計靈感源於動態運動,提升了騎行的風格和性能。)其中一代推出許多鮮豔的顏色,想營造一種前衛的超跑感,然而當時的市場接受度並不高。這樣的市場反應卻也為 NOVA DESIGN 帶來了寶貴的經驗。「如果沒有這些不成功的創新案例去刺激和試探市場,我們不會知道下一步能夠推進到什麼程度。」小花含笑地憶起這段珍貴的經驗。



這樣的體悟不僅應用在產品開發上,更深刻地影響了 NOVA DESIGN CMF 團隊的管理理念,在 進行專案時,小花從創新出發,帶領設計團隊開創未知同時卻也充滿可能的新局。「我會刻意避免讓設計師只做他們擅長的項目,」他解釋道,「去觸碰從未接觸過的領域,才能看到更多的可能性。」,設計團隊不僅因此培養了多元的專業視角,更重要的是建立起面對挑戰的韌性,讓每一次的嘗試都成為養分,滋養著更寬廣的設計視野。

無論是在市場中試驗創新,抑或讓夥伴在未知中嘗試可行,都讓人看見了反向操作裡蘊藏的設計思維——反向,有時是為了創造新方向。

色彩,一門多元共融的對話藝術

在色彩開發的世界裡,每一次溝通都是一場精準的對話藝術。「這是最具挑戰性的部分,」小花坦言,「雖然說的都是中文,但設計師和技術廠商的專業語言卻大不相同。」他以「藍一點」這個看似簡單的需求為例:「每個人理解的『一點』都不同,在技術廠商眼中,設計師想要的藍色,可能是因為基底色加入了過多的黃色而導致色彩視覺上不夠藍的樣貌。這時對技術廠商來說解方不是『藍一點』,而是『黃少一點』。」這種專業間的溝通差異,需要透過反覆討論與經驗累積,才能在浩瀚的色彩世界中找到交會點。

而當對話延伸至跨文化層面,色彩語言更展現出迷人的區域特色。在 NOVA DESIGN 深耕亞洲市場的過程中,小花觀察到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表達:臺灣展現高度的色彩包容性,各產業皆能看見多元運用。中國則因國潮文化興起,偏好鮮明繽紛的色調,展現民族對自身文化的自信。越南市場在文化本質上,以豐富的色彩為基礎,但近期受到韓流影響,傾向柔和色調;而香港的色彩記憶,則如同城市中逐漸消失的霓虹招牌,在人們心中留下獨特的美學印記。

看見了文化的多樣性,NOVA DESIGN 更掌握了以色彩作為一種溝通媒介的無限可能。

在走向當前市場脈動的同時,小花也敏銳地觀察到了未來社會議題帶動的色彩趨勢。「高齡化不應該被簡單理解為傳統的『大媽紅』,」小花解釋道,「長者需要的是能讓心緒平靜的色彩,比如明亮的莫蘭迪色系。」而在智能化方面,他則提出了跳脫傳統的思考:「智能化代表的是簡化與乾淨,就像現代手機的演進,應該用更純粹的色彩來詮釋,而不侷限於藍色或金屬色。」

對未來議題的思考,同樣也反映在色彩表達方式的演變上,小花細膩地觀察到,近期致力於色彩系統開發與研究的 Pantone 在為顏色命名時,開始加入了更多感官性的詞彙,例如「柔和桃」用了 Peach Fuzz 這個詞,讓人聯想到桃子表面的絨毛;「摩卡慕斯」則加入質感描述,讓色彩在感受上更具體且立體。這些在色彩趨勢上細微而重要的變化,不僅展現了色彩作為溝通媒介的無限可能,更反映了當代人們對感官體驗的深化理解。


(圖片來源:Pantone)

設計始於對話

而要捕捉這些細緻的色彩變化,設計師的感官經驗隨之也變得至關重要。「設計師需要去體驗從來沒做過的事情,」訪談接近尾聲時,小花總結道。「如果每天生活都一成不變——早上吃饅頭、中午吃便當、晚上吃麵,那靈感就會枯竭。多一分體驗,就多一分可能。」小花這番話不僅道出對設計師的建議,更呼應了色彩與設計的本質:它不是一個標準答案,而是一場永不停歇的對話——與市場的對話、與文化的對話、與時代的對話。

在 NOVA DESIGN,每一次的色彩開發,都是這場對話的延續。在當今色彩紛呈的時代,設計不再是簡單的美學選擇,而是一種深刻的文化詮釋與時代回應。透過每一次的色彩開發,NOVA DESIGN 不僅透過色彩與設計在創造產品,更在編織一幅跨越地域、連結感官的色彩圖譜,讓每一項設計都成為時代精神的具象印記。

 

 

喜愛度評分
1
1
2
2
3
3
4
4
5
5
THANK YOU!
感謝您提供寶貴的時間給予評分
我們已將相關訊息傳至總部
我們將持續分享其他事物,
您可以透過下列建議點擊你有興趣的文章。
score_img
select * from `blog` where del=0 and activity=1 and id !=374 order by rand() desc,id desc limit 0,4